2006年1月1日 星期日

人口質素還是生活質素?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上週發表了有关人口政策的文件,讓公眾参與制訂表長遠的人口發展策略。這份文件羅列出很多久被忽略、卻影响深遠的議題,值得社會各界深入討論。


香港正面臨人口結構的重大变化: 出生率下降與高齡人口的增加只是其中兩個表徵。究竟這些变化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威脅還是机遇,卻取决於我們現在如何回應這些挑戰。


根據政府多番修訂後估計,香港人口將會從目前的690萬增加至2033年的840萬。高齡人口的比例將會從百份之12上升至百份之27。由於我们的生育率維持在一以下(即每名婦女平均生育少於一個孩子,遠低於自然補充所需的2.1),即使加入新移民,兒童所佔的人口比例將會從百份之15下降至百份之11


單從這些數字看來,有些人很容易感染到「末日論」的惶恐而驚呼香港競爭力下降,從而馬上提出如何引入專才、如何節省未來供養退休人口的開支等等。其實,輕率地作出這些簡化的推論只會使我們喪失了認真思辨的机會。


根據全球眾多正在經歷人口老化的國家的經驗,沒有證據顯示人口老化會促使競爭力下降。事實上,香港2033年預計的總供養比率只會与七十年代初相約。而七十年代正是香港經濟穩步增長的時期。


究竟甚麽才是人口政策的主要目標?若果我们真正恪守「以人為本」的方向,主要目標應該是在人口結构不斷变化、在全球化趨勢加劇的格局中,持續地提升整体人口的生活質素。我們不能把人矮化成只為經濟服務的工具。


要持續地提升各階層市民的生活質素固然是相當大的挑戰。在眾多的議題中,相信有四項特別值得公眾深入討論。


其一、為了在急劇轉變的人口結構中充份運用所有的人力資源,我們必須培育一個多元化的就業市場。例如、為了照顧家庭需要,僱員是否有權向僱主要求將一份工作彈性分割、靈活調動?如何讓一些希望提早開展第二份事業的人士有更順利的轉職安排或創業環境?如何使將來擁有更佳健康、精力充沛的高齡人士有更多選擇、繼續貢獻他們的專長?回應這些挑戰必須企業的配合,政府應該制定甚麼政策加快促成這種市場轉變?


其二、日益增加的工作壓力己經使很多香港人的生活質素直線下降。既然香港的人均產值高於全球九成的國家,克盡己職的港人卻被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實在難言公平。若果能夠創造條件,使港人在生活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有可能消除不少家庭養兒育女的其中一項顧慮。但若果工作壓力源於全球化趨勢下的市場壓力,試問政府應該如何部署,整合商界與家庭的不同訴求?


其三、政府固然對於任何家庭在睡房內的决定不應過問,但若果社會能為每一名成員增加生活保障的安全感,對於成家育兒的决定自會有正面推動的作用。上週立法會通過了設立全民退休保障的議案,不但是「家庭友善」的建議,更能夠減輕政府將來照顧退休人口的財政壓力。


其四、無論是挽留人才或吸引人才均有賴於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如何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保育「買少見少」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培育一個敢於為子孫後代作出承担的公民社會,己經是迫上眉梢的議題。


社會各界應該利用這個契機,從人口政策起步制定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              *              *


黎廣德     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主席及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