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黎廣德﹕南區補選的政治震波

[更正聲明] 在本文的第一段,司馬文應為『香港史上民主派第一位歐裔區議員』,另一位較早的意大利裔區議員為羅友聖,多年來為太古城西選區服務,於2007年敗於民主黨的趙家賢,謹此更正。


港島薄扶林區議會補選,司馬文勝劉應東,成為香港史上第一位歐裔區議員。過去一周的評論大多眼於政黨之間的得失,反而忽略了這次選舉最重要的目標:公眾利益是否得以彰顯?民主制度的實踐是進步還是倒退?


選舉的意義,是讓選民體現自由意志,從政黨互相競爭的政治主張中,選出符合自己未來期盼的代議人。特別在區議會選舉中,選民投下的一票,不單是代表他相信哪位候選人能為社區忠誠服務,更表達了自己渴望依循一套什麼樣的價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區。


體現民主實踐的意義,必須落實一套文明選舉的遊戲規則,這是維護公眾利益的首要步驟。這一步需要兩方面配合:遊戲主持人不偏不倚,遊戲參與者遵守規則;而前者較後者更為重要,因為主持人若能秉公辦理,違規者自然佔不了便宜,就算佔了便宜也會受譴責和被追究。


細看薄扶林補選的事件簿,的確有三大疑團,令人擔心特區政府作為選舉主持人的公正性,正在逐步褪色。



政府部門選前發功


薄扶林區近月來最大的社區議題,是原本渠務署設置在數碼港旁邊的一個臨時卸泥口,是否應該讓運輸局接力使用,供港鐵興建南港島線時,把數十萬噸泥頭從海洋公園旁的南風道地盤,運送十多公里到薄扶林,造成更多污染和交通安全風險。參選雙方各自提出不同方案,多月來一直游說政府部門,為居民爭取最大利益。本來,政府部門只須秉公辦理,按照科學論證,一於「政黨盲」:凡是有利社區兼切實可行的建議當從善如流,凡是行不通的建議則向居民詳加解釋,便是盡了善治之責,更不會妨礙選舉主持人的中立角色。


怪事就在投票前夕發生:當天星期六傍晚,運輸局突然發表聲明,指控公民黨派發的一份單張「資料不正確」(註一)。事實上,這些資料涉及雙方對於卸泥口使用年期和佔用範圍的不同估算(由於南港島線項目尚未通過環評報告和取得立法會撥款,連政府也不能確定動工日期),並非什麼客觀數據(註二)。即使政府堅持自己的評估較有把握,部門官員大可以在例行會議上向居民解釋他們估算的依據,毋須急於在投票前夕向傳媒發出書面聲明。難道刻意安排各大報章在星期日刊登這份聲明,較官員親身向薄扶林居民解釋更有效?


也是在投票前一天的星期六早上,在沙宣道口的迴旋處旁,有匯賢智庫的助選人員聲稱被推撞倒地,報警求助。警方到場後要求司馬文到警署,在他的律師還未抵達警署,並且當值警員還未為司馬文一方的證人錄口供前,便急不及待將司馬文拘捕和要求現金保釋。結果當天下午和晚間的電視新聞,充斥「司馬文涉嫌襲擊被拘捕」的信息。


警方固然擁有拘捕疑犯的權力,但在選舉前夕的敏感時刻,若果只聽取單方面的指證便將一位候選人「拘捕」(而非如張文光早前被指控非禮一案中,採取一般慣用的「帶署調查」做法),是否會使警方淪為干預選舉的工具?這又是否會誘使一些立心不良的候選人,將來把「奧步」視為常規,大肆引述警方消息作選舉宣傳,而令警方的公正聲譽受損?



第三勢力明目張膽


第三件怪事發生在選舉當天,一群極力閃避攝影鏡頭的染髮青年,乘坐七人專車抵達域多利道,高舉「司馬文打人」的橫額「遊行」,更特意在雙方助選團面前走過。當時在場的葉劉淑儀高喊「我唔識呢人」,而警員一直袖手旁觀。究竟這些帶有明顯誹謗性標語的人士,是否屬於任何政團?若果是與雙方助選團無關的第三者,他們是自發還是受人指使?對這種明目張膽意圖擾亂公平選舉的做法,政府是否有責任追查到底?否則將來選舉中不斷發生過激行動,甚至出現「第三勢力」,影響選情而又能逍遙法外,選舉的公正性便盪然無存。


我們寧願相信,上述怪事與曾在政府擔任高職的葉劉淑儀無關。正是為了還匯賢智庫清白和重建公眾信心,特首和立法會有必要徹查,並制訂防患未然之策。在一場形勢緊湊的選舉,一段誤導消息和一句出位標語,已足以倒轉戰果,扭曲選民的自由意志。


文明選舉是民主發展的基石,並非為一黨一派之私而設。若果政府不能掃除「政府部門選擇性發功」、「投票前夕候選人被捕」、「第三勢力出位擾亂」這些怪現象,未來兩年的區議會、選委會和立法會選舉,便會輕易淪為國際笑柄。薄扶林區補選,不僅移動了泛民與建制派的政治版圖,過程中爆發的政治震波,更使質地脆弱的民主基石,隱隱然出現了令人憂心的裂痕。


註一:見公民黨 2010年9月1日『「臨時卸泥口」隨時變永久』單張(http://www.civicparty.hk/


註二:見2010年9月4日「運輸及房屋局聲明:鋼線灣卸泥區」(http://www.thb.gov.hk/


作者是公民黨副主席


[原刊 《明報》 2010年9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